【博評】邱世卿:廣場的鼓手-前路「孤獨」的俄羅斯
建設中的莫斯科金融中心區。(網絡圖片)
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霍列特·卡爾在其《什麼是歷史? (What is history)》一書中說:「歷史是歷史家和事實之間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是現在和過去之間無終止的對話。」
當我們在思索或是觀察俄羅斯近十年的外交與軍事發展的軌跡時,我們常常可以發現一些戲劇性的轉折,而這些轉折往往來自於更早之前所埋下的種子。
文中提到的麗娜(右),俄國姓名Markova Irina,是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系2012年碩士,著有《蘇聯遺失的小孩》多媒體時代記錄論文。
年輕的麗娜在她的《蘇聯遺失的小孩》一書中這樣紀錄:
「1991年12月25日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布辭職,次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決議宣佈立國69年的蘇聯從此正式解體。
隨後發生於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八月政變加速了解體過程。1991年8月19日,蘇共中的保守派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軟禁了當時正在黑海畔渡假的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總統戈巴契夫,他們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
當8月19日下午四點政府宣佈莫斯科進入緊急狀態、莫斯科市民開始聚集在莫斯科白宮並在週邊設立路障,僅有7歲的我們圍著電視看俄羅斯第2近衛塔曼斯卡亞摩托化步兵師和坎捷米爾第四近衛裝甲師(Russian 4th Guards Kantemirovskaya Tank Division,現隸屬俄第一近衛裝甲軍)的坦克、步兵戰車、傘兵和裝甲運兵車陸續開進莫斯科。」
那時候有幾百個人躺在莫斯科街道上,再也回不了家。
雖然當時都通過電視得知這些讓父母恐慌的消息,看到似乎內戰前兆的畫面,但年少的我們不懂得這些事件對未來的影響會有多深,對當事人、對整個社會有造成多大的傷害……剛滿七歲的我反而擔心,我們舞蹈團不可能去莫斯科參加國內最大的兒童舞蹈比賽了。
「蘇聯領袖宣言」、亞納耶夫的行政命令和國家緊急委員會的文宣在早上七點時開始,透過國營俄羅斯電台和俄羅斯電視台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官方控制下的媒體播送,同時,唯一的獨立政治電台「莫斯科回音」被斷線。
我記得那時候,電視上除了此宣言之外,還有播一整天的《天鵝湖》,讓俄國民眾對該芭蕾舞劇留下好幾年難以抹掉的陰影。
對於當時的大人而言,電視上不斷播出天鵝湖芭蕾舞劇其實是一種政治警報,因為蘇聯政府每當發報重要政治消息時,都會播出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天鵝湖…….(網絡圖片)
除了不幸成為當事人的莫斯科市民之外,還有國外的觀眾透過本國媒體看完了我們國家崩潰的直播畫面,但是蘇聯居民,在很不安寧、不確定的恐慌狀況之下,只能看《天鵝湖》等結果。
對於那個被稱為俄羅斯遺失的世代的人來說,她們對國家與自己人生的轉折,強烈到可能一輩子都無法適應。
西方國家,包含媒體以及人們可能很難理解距離自己半個地球遠的地方到底發生了甚麼事,但是對於身處其中的人來說,《天鵝湖》恰恰是一個在清楚也不過的記憶圖騰。
貨幣災難性貶值後,很多俄國社區回到最原始的交易-以物易物。(網絡圖片)
那不是一個瀕臨崩潰的國家,而是一個已經崩潰的國家。
1993年俄羅斯政府宣布廢除舊盧布。
每一個家庭好不容易存在銀行裡的錢,其價值就在一夜之間蒸發,由於銀行允許對換新幣的日期有限,能夠換的數額也有限,沒辦法及時換出來的錢就變成了廢紙。當時許多人手上剩下太多瞬間貶值的盧布,有些人用這些紙鈔貼滿房間牆壁,有些人甚至因而發瘋或自殺。
1990年代俄國各方面的衰敗可說也令人矚目驚心,例如自殺率、過度飲酒而死及謀殺率都上升了接近100%(左圖),大部分工廠倒閉,公營醫療系統瀕臨崩潰,大量老人家甚至要拾荒謀生。(網絡圖片)
「國家的解體,也對各個前加盟共和國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以俄羅斯為例,1985年蘇聯官方比價為1美元約合0.87盧布,然而至解體後的1992年7月1日,官方匯率已成為1美元換125.26盧布,而1993年5月31日的匯率已達到1美元換1012盧布。俄羅斯政府進行的盧布改值還是無法阻擋匯率貶值的浪潮,到了2000年1月1日時,1美元已可兌換28.5新盧布,即28500舊盧布。許多俄羅斯老百姓畢生積蓄化為泡影,只得蜂擁銀行搶兌外幣。」
那不是一個瀕臨崩潰的國家,而是一個已經崩潰的國家。
1993年俄羅斯政府宣布廢除舊盧布。
每一個家庭好不容易存在銀行裡的錢,其價值就在一夜之間蒸發,由於銀行允許對換新幣的日期有限,能夠換的數額也有限,沒辦法及時換出來的錢就變成了廢紙。當時許多人手上剩下太多瞬間貶值的盧布,有些人用這些紙鈔貼滿房間牆壁,有些人甚至因而發瘋或自殺。
1990年代俄國各方面的衰敗可說也令人矚目驚心,例如自殺率、過度飲酒而死及謀殺率都上升了接近100%(左圖),大部分工廠倒閉,公營醫療系統瀕臨崩潰,大量老人家甚至要拾荒謀生。(網絡圖片)
「國家的解體,也對各個前加盟共和國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以俄羅斯為例,1985年蘇聯官方比價為1美元約合0.87盧布,然而至解體後的1992年7月1日,官方匯率已成為1美元換125.26盧布,而1993年5月31日的匯率已達到1美元換1012盧布。俄羅斯政府進行的盧布改值還是無法阻擋匯率貶值的浪潮,到了2000年1月1日時,1美元已可兌換28.5新盧布,即28500舊盧布。許多俄羅斯老百姓畢生積蓄化為泡影,只得蜂擁銀行搶兌外幣。」
為蘇聯貢獻大半生,到頭來卻貧困潦倒、一無所有的老人。這可說是新生俄羅斯頭十年的寫照。(網絡圖片)
有一位來自中國的網友在個人的部落格上這樣描述當時的俄羅斯:「如果說對90年代俄羅斯最深刻的印像是什麼,那肯定是這樣一幅畫面: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婦人,穿著破舊的大衣站在在寒風中,顫抖的手裡,拿著一點小錢。這不是一個具體的某個人的形象,而是無數類似畫面的集合體。」
這是新俄羅斯的集體記憶:一個古老,曾經強大,但似乎不存在的國家。
到了到1999年,持續多年未平息的車臣戰爭終於爆發第二次衝突。
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慘痛經驗可說是俄國人揮之不去的惡夢,也造成南俄地區長年的紛亂及恐怖活動,要到第二次車臣戰爭及之後幾年的掃蕩戰後,局面才安穩下來。(網絡圖片)
「在莫斯科、布伊納克斯克等城市接連發生多宗炸彈爆炸案後,俄羅斯政府指控是車臣分離主義分子所為。10月1日俄羅斯部隊開進車臣。俄軍的行動終結了車臣伊奇克里亞共和國當時實質上的獨立地位,使得俄羅斯聯邦政府重新控制該地區。」
電視新聞又開始每天播報這俄國人民不太了解的戰爭的畫面,有許多家庭開始擔心那時當兵的兒子會送到車臣戰爭前線。
此戰爭對俄國社會影響很大,特別1999年俄羅斯幾棟多層樓爆炸案後,俄羅斯社會進入了集體恐慌的狀態。莫斯科與伏爾加頓斯克及達吉斯坦的布伊納克斯克,發生了一連串的炸彈爆炸案,從8月底至9月中,有4 幢民宅及一個購物商場被炸。
「這些炸彈案共造成近300人喪生。」
恐怖分子的攻擊成為許多俄羅斯家庭最大的恐懼。麗娜在她的書中寫道:
「90年代吞噬了很多家長,也帶走了很多夢想。普通人不是被逼辭職,就是幾個月沒領薪水,或是選擇離開家,到很遍遠的地方以健康換來薪水。孩子卻留在外婆外公的照顧下,有一天沒一天的吸收蘇聯文化的養分。
有一位來自中國的網友在個人的部落格上這樣描述當時的俄羅斯:「如果說對90年代俄羅斯最深刻的印像是什麼,那肯定是這樣一幅畫面: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婦人,穿著破舊的大衣站在在寒風中,顫抖的手裡,拿著一點小錢。這不是一個具體的某個人的形象,而是無數類似畫面的集合體。」
這是新俄羅斯的集體記憶:一個古老,曾經強大,但似乎不存在的國家。
到了到1999年,持續多年未平息的車臣戰爭終於爆發第二次衝突。
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慘痛經驗可說是俄國人揮之不去的惡夢,也造成南俄地區長年的紛亂及恐怖活動,要到第二次車臣戰爭及之後幾年的掃蕩戰後,局面才安穩下來。(網絡圖片)
「在莫斯科、布伊納克斯克等城市接連發生多宗炸彈爆炸案後,俄羅斯政府指控是車臣分離主義分子所為。10月1日俄羅斯部隊開進車臣。俄軍的行動終結了車臣伊奇克里亞共和國當時實質上的獨立地位,使得俄羅斯聯邦政府重新控制該地區。」
電視新聞又開始每天播報這俄國人民不太了解的戰爭的畫面,有許多家庭開始擔心那時當兵的兒子會送到車臣戰爭前線。
此戰爭對俄國社會影響很大,特別1999年俄羅斯幾棟多層樓爆炸案後,俄羅斯社會進入了集體恐慌的狀態。莫斯科與伏爾加頓斯克及達吉斯坦的布伊納克斯克,發生了一連串的炸彈爆炸案,從8月底至9月中,有4 幢民宅及一個購物商場被炸。
「這些炸彈案共造成近300人喪生。」
恐怖分子的攻擊成為許多俄羅斯家庭最大的恐懼。麗娜在她的書中寫道:
「90年代吞噬了很多家長,也帶走了很多夢想。普通人不是被逼辭職,就是幾個月沒領薪水,或是選擇離開家,到很遍遠的地方以健康換來薪水。孩子卻留在外婆外公的照顧下,有一天沒一天的吸收蘇聯文化的養分。
貫穿90年代,老人家在莫斯科街上行乞可說是司空見慣的事。(網絡圖片)
當俄羅斯人民認識了市場經濟時,由蘇聯長輩帶大的我們都還沉浸於蘇聯生活態度、道德與世界觀。混亂的90年代讓俄羅斯人民的身心健康因生活水平下降以及心理壓力大增而受到嚴重的損害。不少人因為無法適應「新的家鄉」或無法抵抗社會亂象,就決定移民或輕生。1998年俄羅斯貧窮率最高峰時,接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之下。
我們從小那麼用心準備邁入的那個世界徹底貶值了,突然間變得好陌生,並不像蘇聯兒童書與電影講的那樣。新社會的密碼我們無法揭開。」
對於民主制度的適應不良,對市場經濟的過度幻想,對西方傳遞的善意過度高估,俄羅斯正走在十字路口上。
當俄羅斯人民認識了市場經濟時,由蘇聯長輩帶大的我們都還沉浸於蘇聯生活態度、道德與世界觀。混亂的90年代讓俄羅斯人民的身心健康因生活水平下降以及心理壓力大增而受到嚴重的損害。不少人因為無法適應「新的家鄉」或無法抵抗社會亂象,就決定移民或輕生。1998年俄羅斯貧窮率最高峰時,接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之下。
我們從小那麼用心準備邁入的那個世界徹底貶值了,突然間變得好陌生,並不像蘇聯兒童書與電影講的那樣。新社會的密碼我們無法揭開。」
對於民主制度的適應不良,對市場經濟的過度幻想,對西方傳遞的善意過度高估,俄羅斯正走在十字路口上。
編按:世人應該值得慶幸,德國1929年開始的四年的經濟崩潰就把納粹拉上台,但長達10年的經濟萎靡卻沒有令俄國人”暴走”,要知道俄羅斯的資源可比納粹德國多得多啊……(網絡圖片)
西方國家把注意力轉移到中東,由於伊拉克與科威特之間的衝突導致隨後的國際原油價格急速上漲,在俄羅斯經濟最危急的時候挹注了寶貴的資金,而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則給了普京以及他的智囊一個絕好的機會。
俄羅斯終於能在一場災難來臨前爭取到些微喘息的空間,就這樣俄羅斯與西方維持了近二十年準盟友的友善關係,直到2014年……
2019年時,時人大概也想不到15年前的普京與歐洲領袖是這樣的光景。(網絡圖片)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顧問,蘇爾科夫去年2018年四月,於外交政策雜誌上一篇名為《混血兒的孤獨》的文章,點出當前俄羅斯部分政治菁英對於未來國家命運的省思。
蘇爾科夫(Vladislav Y. Surkov)是普京執政十八年來倚重的文膽,在普京的第一個總統任期間,俄羅斯政府的態度是傾向西方,積極與美國與歐洲交朋友,因此蘇爾科夫也被視為俄羅斯政府中的親西派。
他在這篇文章中稱,俄羅斯努力向西方學習四百年後,這個過程終於在2014年劃上了句號。此後,俄羅斯將面臨政治地緣上的「百年孤獨」。
1903年羅曼洛夫家族的舞會。各人的衣飾都有很濃厚的中亞甚至東方味。事實上,這也是俄羅斯帝國的本質:亞洲與歐洲型國家的混合體。(網絡圖片)
蘇爾科夫在文中說到:
俄羅斯四個世紀來企圖使自己變成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卻屢屢挫敗,不被西方接受,這條路已經走到盡頭;轉向東方也行不通,因為俄羅斯在蒙古帝國統治時,東方模式已經嘗試過,留下了烙印,不堪回首。
四百年向東,四百年向西,都沒有生根。現在要走第三條路線,蘇爾科夫並不尋求與西方對立,或顛覆西方霸權;只是各走各的路。他在文章中沒有提到「歐亞主義」,刻意避開以杜金(Aleksandr G. Dugin)設想的以歐亞大陸為中心,帶有擴張性質的多國聯盟,來推翻現有國際秩序。
杜金的理論有相當極右法西斯主義及地緣政治的思想。與西方所言不同,普京似乎也有意避開這位人兄,而且他在2014年俄烏衝突中對烏克蘭人的惡毒言論,令他喪失了莫斯科國立大學的教席……(網絡圖片)
他又繼續說:
現在俄羅斯要走自己的路,可能要承受可能百年,甚至兩百年、三百年的孤獨。雖然做為一個現代國家,俄羅斯要繼續和外界貿易往來及參與國際多邊組織,但是也要認識清楚身為「不西不東」的個體,它是孤獨的,不能再犧牲自己來盲目依附西方。
「歐亞主義」是自我安慰,親近中國也只是權宜之計。最終決定要做量力而為的獨行者,還是孤注一擲追求做全球領導者,這將是俄羅斯人民的選擇。
只有理解了俄羅斯近20年所走過的歷史,才能理解俄羅斯在未來新冷戰衝突中可能會做的決定,而這是分析與預測國際局勢所必須要做的基本功課。
我在前一篇臉書中分享了一段去年2018年莫斯科勝利紀念日的片段視頻,裡面的主角不是飛機大砲與先進武器,是一群俄羅斯的年輕士兵。
雄糾糾的軍樂團青年士兵,雄壯的軍樂,或者為準備踏上百年迷茫路程的俄國提供小小的鼓勵吧…….
他們不曾經歷過90年代的失落,他們對於俄羅斯的記憶是全新的,是同時覆蓋著昔日光輝與無限可能的未來。就如同蘇爾科夫所說的,這才是俄羅斯現在決定 – 就算是必須經歷「百年孤獨」,也必須要走的一條不是東方也不是西方,是俄羅斯自己的道路。
能不能成功,現在沒有人知道,但是..過去錯誤的方向,就算繼續走下去,也不會到達要想要前往的目的地。
文章原刊載於邱老師FACEBOOK,輕新聞獲授權轉載。
Source:
LiteNews HK
邱 世卿
西方國家把注意力轉移到中東,由於伊拉克與科威特之間的衝突導致隨後的國際原油價格急速上漲,在俄羅斯經濟最危急的時候挹注了寶貴的資金,而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則給了普京以及他的智囊一個絕好的機會。
俄羅斯終於能在一場災難來臨前爭取到些微喘息的空間,就這樣俄羅斯與西方維持了近二十年準盟友的友善關係,直到2014年……
2019年時,時人大概也想不到15年前的普京與歐洲領袖是這樣的光景。(網絡圖片)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顧問,蘇爾科夫去年2018年四月,於外交政策雜誌上一篇名為《混血兒的孤獨》的文章,點出當前俄羅斯部分政治菁英對於未來國家命運的省思。
蘇爾科夫(Vladislav Y. Surkov)是普京執政十八年來倚重的文膽,在普京的第一個總統任期間,俄羅斯政府的態度是傾向西方,積極與美國與歐洲交朋友,因此蘇爾科夫也被視為俄羅斯政府中的親西派。
他在這篇文章中稱,俄羅斯努力向西方學習四百年後,這個過程終於在2014年劃上了句號。此後,俄羅斯將面臨政治地緣上的「百年孤獨」。
1903年羅曼洛夫家族的舞會。各人的衣飾都有很濃厚的中亞甚至東方味。事實上,這也是俄羅斯帝國的本質:亞洲與歐洲型國家的混合體。(網絡圖片)
蘇爾科夫在文中說到:
俄羅斯四個世紀來企圖使自己變成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卻屢屢挫敗,不被西方接受,這條路已經走到盡頭;轉向東方也行不通,因為俄羅斯在蒙古帝國統治時,東方模式已經嘗試過,留下了烙印,不堪回首。
四百年向東,四百年向西,都沒有生根。現在要走第三條路線,蘇爾科夫並不尋求與西方對立,或顛覆西方霸權;只是各走各的路。他在文章中沒有提到「歐亞主義」,刻意避開以杜金(Aleksandr G. Dugin)設想的以歐亞大陸為中心,帶有擴張性質的多國聯盟,來推翻現有國際秩序。
杜金的理論有相當極右法西斯主義及地緣政治的思想。與西方所言不同,普京似乎也有意避開這位人兄,而且他在2014年俄烏衝突中對烏克蘭人的惡毒言論,令他喪失了莫斯科國立大學的教席……(網絡圖片)
他又繼續說:
現在俄羅斯要走自己的路,可能要承受可能百年,甚至兩百年、三百年的孤獨。雖然做為一個現代國家,俄羅斯要繼續和外界貿易往來及參與國際多邊組織,但是也要認識清楚身為「不西不東」的個體,它是孤獨的,不能再犧牲自己來盲目依附西方。
「歐亞主義」是自我安慰,親近中國也只是權宜之計。最終決定要做量力而為的獨行者,還是孤注一擲追求做全球領導者,這將是俄羅斯人民的選擇。
只有理解了俄羅斯近20年所走過的歷史,才能理解俄羅斯在未來新冷戰衝突中可能會做的決定,而這是分析與預測國際局勢所必須要做的基本功課。
我在前一篇臉書中分享了一段去年2018年莫斯科勝利紀念日的片段視頻,裡面的主角不是飛機大砲與先進武器,是一群俄羅斯的年輕士兵。
雄糾糾的軍樂團青年士兵,雄壯的軍樂,或者為準備踏上百年迷茫路程的俄國提供小小的鼓勵吧…….
他們不曾經歷過90年代的失落,他們對於俄羅斯的記憶是全新的,是同時覆蓋著昔日光輝與無限可能的未來。就如同蘇爾科夫所說的,這才是俄羅斯現在決定 – 就算是必須經歷「百年孤獨」,也必須要走的一條不是東方也不是西方,是俄羅斯自己的道路。
能不能成功,現在沒有人知道,但是..過去錯誤的方向,就算繼續走下去,也不會到達要想要前往的目的地。
文章原刊載於邱老師FACEBOOK,輕新聞獲授權轉載。
Source:
LiteNews HK
邱 世卿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