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借了這套給我看。李我先生想記錄他的人生經驗及香港事,讓我們這些後一代人對香港及擴播業了解更多。
(source: http://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48193)
本書作者李我,是香港著名文化人,集粵劇老倌、編劇、電台播音人、電影和電視演員等身份於一身,以其精湛的表演天份和專業修養,紅遍省港澳。 本書由李我講述自己的故事,由青少年時代的赤貧、新婚後小家庭的艱辛,再經歷妻子背叛、組班闖蕩江湖、經營水上貨運失敗,直至在廣州開腔講古,創下事業高峰。其間種種曲折離奇,令人匪夷所思。 傳奇的身世,歷險的情節,人情冷暖世道炎涼。雖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在災難臨頭、走投無路時,李我仍堅持做人的本份,講義氣保自尊,終於苦盡甘來,爭得自己的江湖地位。 本書情節曲折有趣,文字生動,再加上數十幀珍貴圖片,足見老一輩文化人的風範。
選載: 我一生愛好文學,究其原因,可能和我幼時在私塾讀書,即所謂的卜卜齋,打下良好的國學基礎有關。 自五四運動後,這類私塾在中國已不多見,唯獨是香港仍有流傳,除了課程仍教四書五經之外,它的開學儀式也十分傳統,稱為「開冬學」,因為日子一般都揀在冬天,特別是尾禡(農曆十二月十六)之後,故名。 古詩有云:「七歲應神童,天生我性聰,有才朝天子,何必謁侯公。」從前人們開學,一般都揀在七歲,而我亦是那年上學(1929年)。 我讀的私塾叫「凱銘學塾」,老師是陳凱銘先生,他是一名老儒生,據知是前清最後一名翰林,那時已經七十多歲,校址在石塘咀晉城街(已拆),很近我在保德街的家。 我還記得開學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要出發。我頭戴卜帽,穿了一襲長衫馬褂,十足一個小文人。出門前,母親特別為我預備一籃子的東西帶回學校,這些東西包括一底以菜葉包的糯米薄餅、芹菜、生菜和蔥。 為什麼要準備這些東西呢?原來故老相傳,小孩開學,最要講意頭。帶芹菜、生菜和蔥上學,即代表他們讀書勤力、生生猛猛和聰明伶俐,至於糯米薄餅則是含有黐屁股,孩子讀書專心之意(煎這些薄餅的,必須是一些有仔有孫的「好命婆」),全是一些善禱善祝的象徵物,由於我是獨子,家母自幼便希望我能出人頭地,諸般吉祥物事自然一應俱全。 家母還請來一名「花仔」(童子)抱我開學。我記得那人年紀不足二十歲,人叫「...
(source: http://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48193)
本書作者李我,是香港著名文化人,集粵劇老倌、編劇、電台播音人、電影和電視演員等身份於一身,以其精湛的表演天份和專業修養,紅遍省港澳。 本書由李我講述自己的故事,由青少年時代的赤貧、新婚後小家庭的艱辛,再經歷妻子背叛、組班闖蕩江湖、經營水上貨運失敗,直至在廣州開腔講古,創下事業高峰。其間種種曲折離奇,令人匪夷所思。 傳奇的身世,歷險的情節,人情冷暖世道炎涼。雖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在災難臨頭、走投無路時,李我仍堅持做人的本份,講義氣保自尊,終於苦盡甘來,爭得自己的江湖地位。 本書情節曲折有趣,文字生動,再加上數十幀珍貴圖片,足見老一輩文化人的風範。
選載: 我一生愛好文學,究其原因,可能和我幼時在私塾讀書,即所謂的卜卜齋,打下良好的國學基礎有關。 自五四運動後,這類私塾在中國已不多見,唯獨是香港仍有流傳,除了課程仍教四書五經之外,它的開學儀式也十分傳統,稱為「開冬學」,因為日子一般都揀在冬天,特別是尾禡(農曆十二月十六)之後,故名。 古詩有云:「七歲應神童,天生我性聰,有才朝天子,何必謁侯公。」從前人們開學,一般都揀在七歲,而我亦是那年上學(1929年)。 我讀的私塾叫「凱銘學塾」,老師是陳凱銘先生,他是一名老儒生,據知是前清最後一名翰林,那時已經七十多歲,校址在石塘咀晉城街(已拆),很近我在保德街的家。 我還記得開學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要出發。我頭戴卜帽,穿了一襲長衫馬褂,十足一個小文人。出門前,母親特別為我預備一籃子的東西帶回學校,這些東西包括一底以菜葉包的糯米薄餅、芹菜、生菜和蔥。 為什麼要準備這些東西呢?原來故老相傳,小孩開學,最要講意頭。帶芹菜、生菜和蔥上學,即代表他們讀書勤力、生生猛猛和聰明伶俐,至於糯米薄餅則是含有黐屁股,孩子讀書專心之意(煎這些薄餅的,必須是一些有仔有孫的「好命婆」),全是一些善禱善祝的象徵物,由於我是獨子,家母自幼便希望我能出人頭地,諸般吉祥物事自然一應俱全。 家母還請來一名「花仔」(童子)抱我開學。我記得那人年紀不足二十歲,人叫「...
Comments
Post a Comment